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北京时间12月5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我国3个项目的转名录申请。
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、羌年、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非遗项目自列入急需保护名录以来,保护成效显著,存续力持续提升,委员会经评审,决定将上述3个项目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。
目前,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、名册,总数居....,其中,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,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,入选..保护实践名册1项。
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
2009年,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该遗产项目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、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。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纤维、染料的长期实践中,黎族妇女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、染、织、绣四类技艺构成的完整体系。以此制成的纺织品,如贯首衣、被单、筒裙、头巾、花帽、壁挂等,统称为“黎锦”。
羌年
2009年,“羌年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羌年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,羌语中意为“吉祥欢乐的节日”,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,相关活动通常持续三至五天。在此期间,羌族民众举寨团聚、祭天祭祖、祈福驱秽、庆祝丰收。
该遗产项目是集民间信俗、口头传统、表演艺术、传统手工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实践,也是承载着羌族民众社会实践、生活经验、传统知识和伦理规范的文化空间。羌族民众通过参与节庆活动表达对日月山川和自然万物的尊重,维系着自身与祖先和乡土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归属。
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
2009年,“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该遗产项目是以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,采用原木料,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,运用“编木”等核心技术,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。这一技艺体系的实践活动在“主墨木匠”的主持下,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。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福建省东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。
木拱桥既有交通设施的基本功能,也具有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,是凝聚社区民众情感、维系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象征和纽带。木拱桥上的廊屋既是社区民众饮茶纳凉、聚会交流的地方,也是举行年节祭祀与祈福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场所,如每年端午、七夕等节日在木拱桥上举行祭祀祈福的“走桥”“祭桥”习俗。
声明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媒体、网络、报刊及公众号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..,请仅作参考。我们尊重作者的成果,如涉嫌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关于我们
公司业务领域:PPP咨询,专项债申报(一案两书),国资企业内训、拆分、重组,运营战略规划,政府投融资项目梳理与筛选、培训与编辑,国企、政府采购一站式服务,可行性报告论证,项目绩效(前、中、后)评价,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,资产评估、财务审计、税收咨询、筹划及鉴证等。
微信号丨HTZX2006
咨询电话丨400-996-5126
文 稿 整 理:综 合 办
排 版 设 计:康 凯 婷
审 核 人:康 凯 婷
签 发 人:刘 宝 华